close
近期至幼稚園工作已經兩個星期了,理念與實務不符的心境油然而生,目前工作的幼稚園,
教學方式為主題教學,實際上為單元教學,且著重於"為入小學而作準備"的課程,令我相當難過,
台灣現今教育模式,偏向取好家長,幾乎遺忘了,孩子需要的,是一個快樂的童年。我發現,
現代為人父母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的作法,就是密集地學習各種才藝,注重幼兒感性剌激作用
的學習理論,這就是屬行為學派的增強(reinforcement)學說,這是美國賓州斯金納Skinne的行為學
派學說。



行為學派始祖,Skinner出生於1904生長在賓州Susquehanna一個純樸農村,身為小鎮律師之子。
童年的經驗及來自卡通的靈感讓他日後發明了行為學派學說,曾是風雲心理學界20餘年之主流。
父母是形塑孩子的推手,日前克寧奶粉的一句廣告用語:「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」,讓大部分的
父母用盡心思將不同的養分澆灌在孩子身上,只要坊間號稱最棒的、最精緻的、最補的,只要負擔的
起一定要給孩子最好的。然而身為父母的你,真的相信「吃什麼就可以補什麼」、「三歲定終身」、
「晚上開燈睡覺對孩子眼睛不好」嗎?這是一個科學的時代,卻反而也是一個迷信的時代,雖然我們
已經進入e世代的21世紀,有許多的觀念仍然非常的不正確。





許多現代父母的信念為了及早作好準備,很多孩子被迫提早結束無憂無慮的童年,這其實是一種競爭
力的迷思。孩子的成長有他(她)的節律,就像大自然的四季變化,當孩子的身心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吸收
某些知識或技能的階段時,提早學習往往沒有效果,甚至傷害孩子的心智。許多被送進精神病院的
孩子,往往是父母造成的,他(她)們被父母的要求與渴望逼的喘不過氣,最後只好宣佈放棄。給孩子
一條活路,也給孩子一條退路,如果孩子沒有辦法考上第一志願,他(她)也還有一條退路,退一步海闊
天空也不一定。





個人認為做父母與其整天掛念著孩子未來有沒有競爭力,不如從自我成長、自我突破的角度來引導
孩子,這比強調要孩子贏過別人、打敗別人更重要。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,別把他(她)當作是自
己的「未完成的事業」來經營,父母自己也應該活出自己獨立的生活。孩子快不快樂,其實是評量父
母最好的指標。孩子快樂,才是最重要的,做父母除了要盡責,也別忘了享受孩子帶給您點點滴滴的
幸福與滿足,要能經營親子間的快樂時光,做父母其實很快樂。





學校只能給畢業證書,卻不能給就職保證書,拿到高學歷好成績,不是競賽的結束,離開學校才是
競爭的開始。父母除了在乎外在的分數、學歷、學校之外,對於孩子內在的智慧、美德、快不快樂
、健不健康等等,更需要關心。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?您真的有跟孩子好好溝通過嗎?有先分析
自己別先檢討孩子過嗎?時時警惕提醒自己,要從自我成長、自我突破的角度來引導孩子,
讓孩子贏在終點!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康玥美甲整體造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